在中国烹饪界,人们都遵循“燕、鲍、翅。参”的等级观点,以“燕席”为等级,燕窝的尊地位从未动摇过。燕窝的地位如此之高,作为一种烹饪材料,其定价模型非常难做。尽管很多美食家都对燕窝不惜笔墨,但我认为主要还是稀缺性决定其价值。燕窝到底是什么东西,我们不妨细细探讨。
单单看其成份和功能,像人参和黄芪都能代替,何以独尊燕窝呢?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第一,燕窝产量有限。一个燕窝少需要燕子40-60天的字苦劳动方能成功;第二,因其产地集中在东南亚,需要进口。印尼是全球的产地,占总产量的80%,马来西亚、泰国。越南也有出产。第三是加工既难又烦。燕窝买回来后,在涨发时要拣去混杂在其中的燕子的小绒毛,须靠眼力,用镊子细心去除,十分花工夫。过去大户人家吃燕窝要老妈子提前花工天拣好,发好,不像现在想吃就吃。,我们中国人讲究进补,特别是平补和清补,燕窝就属于清补,不像人参等其他滋补品是热补。燕窝利于吸收,不会产生不良反应。
于燕窝为何列为中国烹饪尊原料,我一直在寻找答案而不得其解。尽管其非常珍贵且对人体有益,但并不具备烹饪原料的基本特征,且烹饪技法几乎就是隔水“蒸”。我在前几期中已经谈过原料和技法,在此不再重复。燕窝充其量只能作为甜品,和蛤士蟆油齐名。而且燕窝对温度十分敏感,只能在80-100℃之间,过头即化,无影无踪。所以饭店炖燕窝都是由老师傅亲自操刀,防止上桌时燕窝化掉.客人投诉。
其实燕窝也没有什么神秘的,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燕盏都是已经加工好的,去掉了绒毛,只要放在温水里浸泡3-4小时即可。好的燕窝可以涨发出7-8倍,一般的也在4-5倍。然后隔水蒸15-20分钟。很多书上介绍要蒸45分钟1小时,更有甚者要蒸3小时,也不知是哪年的老皇历,用什么炊具来完成。想必不是哗众取宠,就是以讹传讹,这一点让不少人望而生畏。我讲简单一点,比清蒸排骨或乳鸽的时间要短,比蒸鱼的时间稍长一点就可以了。由于人的口感各有差异,试两次就完全可以掌握了。此外,添加其他原料就可以做出各式炖品,像雪梨。木瓜、芒果、白果、莲子、西芹、芋、椰子、百合、生姜、南瓜,还有高丽参,花旗参、鲍鱼等。也可用于炖制,炖制时一般还要加一点鲜奶或椰丝,以增加香味和滑爽的口感。
燕窝做菜,主要有“三丝燕菜”和“清汤燕菜”两款。“三丝燕菜”是由乾隆年间的名肴“双丝蒸菜”发展而来的,在原有鸡丝。火腿丝的基础上加入冬菇丝和笋丝,使色彩悦目,汤汁清淡,燕窝松糯入味,也增加了菜肴的吃头。而“清汤燕菜”取鸡、鸭、猪肘。牛肉、干贝、火腿等熬成高汤、经过滤后,将发好的燕窝放入汤中,上笼蒸15分钟即可。此外,像国宴中周恩来宴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访华用的“燕菜竹荪汤”,也是靠鸡汤来提鲜。再撒上茉莉花,增加宴会的浪漫气氛。
讲一下燕窝的分类。燕窝种类多不胜数,其分类亦是一门学问,一直令人混淆不清,就算是内行人往往也讲不清楚。事实上燕窝都是依其质地、清洁程度及外观来分门别类的,基本可分为以下三大类:1、官燕:官燕习惯以纯唾液筑成燕巢,所以杂质较少,其色泽微黄,呈丝瓜络样,加水后变软,吸水力强,且能膨胀七、八倍,是燕窝中的上品,因过去只用于进贡宫府,故称为“官燕”;2、毛燕:此类燕子的唾液分泌比较少,所以习惯用羽毛混合唾液筑巢,毛燕的吸水力较官燕弱,且颜色较暗,须拣去杂质后泡水处理,过程较多,所以它的营养价值及价格亦比宫燕低;3、草燕:此类燕子之唾液粘力特强,喜以杂草混合口水筑巢,含大量杂质,其燕窝成份是三类中最少的,所以价钱亦,比较适合刚刚开始试食或喜欢混合官燕一起食用的长期食用者。市场上出售的燕窝形状有燕盏、燕条、燕饼、碎燕、燕丝五种。
品尝燕窝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。它让你的生活节奏慢下来,进入自然恬静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