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自东南亚的食用燕窝作为中国四大传统名贵食品—燕、翅、鲍、参之首,古代仅宫廷和达官显贵得以享用,普通百姓难以品尝。
随着燕窝产业链的形成、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食疗养生的观念逐渐走入普通民众的生活,具有悠久历史的燕窝理所当然成为关注的焦点。通过数据分析可见,东南亚燕窝产业规模不断壮大,除少数特殊时期外,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内的食用燕窝有增无减,而消费者多通过现场感官鉴别进行选购,对鉴别经验有较高要求。
对于日趋复杂的商品来源和层出不穷的掺假手法,感官鉴别的方法虽未必能准确、到位,但却是必要的。
食用燕窝在东南亚已形成规模化产业链,通过正规渠道入境销售的食用燕窝重量相对稳定,多为4到6 g,极少超过7g,而绝大多数电商、微商出售的食用燕窝常接近或超过10 g,需仔细甄别是否存在刷胶、锁水、贴碎、粘座等情况。
总体而言,消费者选购时应以质量适中、颜色自然、纹理清晰为基本原则,避免选择个大、色艳、纹理难辨的燕盏。
“白燕、营养"是国内商家的统一口径,但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燕窝的营养成分各有高低,充分说明燕窝的品质和营养成分受品种、产地、环境、季节、时间、加工工序等因素的影响,但组分、营养构成、核心营养物质含量不存在特征性差异。
"燕窝颜色与筑巢高度和采摘时间有关"是目前较有说服力的观点,部分燕屋经营者也根据食用经验进一步指出“红燕泡发率好且耐炖,黄燕次之,白燕最差",该观点与专家的研究结果—致。
消费者可根据需要作讲—步选择。
没有了
没有了